第188章 來長安借糧
關燈
小
中
大
第188章 來長安借糧
“十歲不到的小孩沒有資格批評你, 匈奴的大單於也沒有資格批評你?”
詹師廬針鋒相對:“我是匈奴的大單於!是你的主人!你必須聽我的命令,不論願意還是不願意!”
“我不願意, 你難道能強迫我?”
右賢王意識到詹師廬來者不善,反問道:“你是大單於,但王庭在我的掌控中,我要殺你非常容易!”
“你要殺我?殺了我以後,匈奴將會陷入更大的災難。”
詹師廬昂頭,看著右賢王:“李廣利的死還不足以警醒你?”
“你——”
李廣利的名字讓右賢王陷入沈默。
匈奴人關於李廣利之事的種種議論,他也有所耳聞,但因為災難確實接二連三地降臨匈奴,他也無力反駁。
“殺死李廣利是你做過的最荒唐的決定, 僅次於代替我率領大軍攻擊漢帝國邊境。”
詹師廬年紀雖小, 說話卻條理分明,邏輯流暢:“如果你再殺我, 你將徹底被天神厭棄,死無葬身之地!”
“——詹師廬!”
右賢王憤怒,使眼色給左右,要他們立刻帶兒單於“離開”。
然而, 接二連三的災禍讓右賢王的心腹們出現動搖,何況——他們收到消息,匈奴境內有一半以上的部族小王正秘密聯合起來,反對右賢王,擁立兒單於。
想到這裏,心腹告誡右賢王:“殿下,歷代單於都是天神血脈, 殺死單於會被天神降罪!”
“殺死單於會被天神降罪?!沒有我的扶持,他算什麽單於!”
右賢王不信, 拔刀砍向詹師廬。
“不可以——”
心腹跪地,抱住右賢王左腿:“您不可以殺死大單於,會惹來天神發怒!”
“滾開!”
右賢王氣急敗壞,一腳踹掉膽敢阻攔他殺詹師廬的心腹,再次高舉彎刀要殺死詹師廬。
面對屠刀,詹師廬沒有躲閃,甚至主動仰頭,看著右賢王:“呴犁湖,你知道你在做什麽嗎?”
“我當然——”
“你能承受殺死天神血脈的代價嗎?”
“我是你的叔父……我也是天神的血脈……何況冒頓大單於當年……當年……”
“冒頓大單於被天神選中,所以他可以殺死他的父親成為匈奴最偉大的單於,但是你——你沒有被天神選中,你一直都被天神厭棄!你敢殺我,天神就敢毀掉整個匈奴!”
詹師廬鎮定自若地看著右賢王,眼神冷得像寒冬臘月的石頭。
右賢王不由打了個寒顫。
他竟然在一個孩子的眼中看到了刻骨的寒冷,仿佛站在他面前的詹師廬是披著人皮的怪物。
“我……我……”
“你可以現在殺死我,讓整個匈奴因為我的死亡而毀滅,也可以主動將大單於的權力還給我,我不會殺你,我還讓你繼續做右賢王。”
小孩冷峻地說著,說出的每一句話都透著不符合年齡的寒冷:“活著還是毀滅,你自己決定!”
說完,詹師廬轉身,走出大帳。
右賢王呆立原地,一動不動,直到詹師廬的身影消失在視野中,他才松開手中彎刀,跌坐地面:“詹師廬……你……你不是天神的血脈,你是魔……是魔神的血脈……”
與這個孩子四目相對時,成年的他竟感受到發自靈魂的寒冷。
……
……
由於大部分郡縣官員在春季收到蝗蟲警告公函時都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金秋時節,多個郡縣的農田因蝗災慘遭絕收、歉收,因此,郡縣官員們向朝廷請求援助的同時也為春季的疏忽怠慢向皇帝請罪。
劉徹將這些請罪奏章都交給女兒,讓她自行處理。
“朕可以通過科舉定期得到足夠多的人才,不必擔心一次換掉太多人會對地方治理造成影響。”
“兒臣明白,兒臣會酌情處理。”
李令月收下地方郡縣官員的請罪奏章,又調來以上郡縣的往日治理情況,根據官員們的過往表現和他們在請罪奏章中陳述的拒絕養鴨的理由、發生蝗災後采取的補救措施,將對官員們的處罰分為三類:
過往政績平庸甚至不佳、發生蝗災後也沒能及時采取措施補救的郡縣官員,就地免職、交酷吏提審;
過往政績平庸但在蝗災發生後積極補救只是個人能力有限的官員,降職面責,小懲大誡即可;
過往政績優秀,發生蝗災後也及時努力補救、認真懺悔的官員,不予任何責罰。
處理以上官員之餘,李令月還收到一份特殊的請罪奏章,請罪的郡縣太守春季收到蝗蟲警告公函後積極養鴨預防蝗蟲,治下區域因此並未發生嚴重蝗災,但是——
臨近郡縣有大片百姓因蝗災而絕收,饑荒一觸即發,他不忍百姓受苦又擔心公文往來耽誤時間,於是擅自做主打開糧倉將往年陳糧送往受災郡縣賑濟災民,做完這一切後再寫請罪奏章送往長安,請陛下以矯詔罪處斬自己。
“這個人……”
看完奏章內容,李令月心情覆雜。
矯詔是重罪,但此人矯詔是為了打開糧倉賑濟百姓,屬有功,不僅不能重罰還應當表彰。
思來想去,她將矯詔有功的請罪奏章送到劉徹面前:“父皇,此人該如何處置?”
“什麽事情?”
劉徹接過奏章,看完後,眼神略有覆雜:“——你打算怎麽處理?”
“女兒認為矯詔有罪,為國為民無罪,兩兩相抵,應小罰重賞。”
“那就這樣做吧。”
劉徹刻意放權給劉姣,考驗她的單獨處政能力。
“兒臣謝父皇寬恕忠良耿直之臣。”
“不用替他謝恩,朕允許你對他小罰重賞只是因為他的行為讓朕想到了汲黯這塊又臭又硬但又人品正直、德行無可挑剔的石頭。”
汲黯生前也曾因為不忍百姓受苦私下做主開倉放糧賑濟災民,事後向朝廷上書請罪。
劉徹雖始終不滿汲黯的迂腐,但也佩服汲黯的正直,認為汲黯是一心為國為民的賢人。
“兒臣明白了。”
李令月聽懂劉徹的暗示,退下後隨即命人準備制書,小懲重賞擅自開倉放糧賑濟隔壁郡縣受災百姓的郡縣官員,稱他有汲黯之德。
那擅自開倉放糧的地方官員將請罪奏章送出後便為自己準備好棺槨,以為死罪難逃,誰承想半個月後竟然收到朝廷的表彰公文,稱此舉為國為民,有汲黯之德,矯詔放糧之罪只需按律繳納罰金即可。
朝廷的寬宏大度讓官員以及受恩惠的災民都感激不已,紛紛跪謝天恩。
與此同時,更多的賑災措施也從長安發出。
蝗災嚴重地區的大量官員因應對不利被罷免或處罰,另有多位官員由於應對得當收到提拔,朝廷還督促沒有受災的郡縣就近向受災郡縣運送糧食、集合地方軍士處理受災嚴重的農田,所有發生蝗災的郡縣明年開春後都要大量養鴨、並定期將鴨子驅趕到受災農田,讓鴨子自行啄食蝗蟲留下的蟲卵,避免蝗災再次發生。
一系列的調整措施讓李令月忙得連著幾個日夜都不得歇息,偏偏此時武將學堂也開始新一輪的將校選拔,霍去病不忍衛青辛苦,連日協助處理。
等到以上事情全部塵埃落地,已是年末,各地諸侯王慣例入長安覲見,燕王劉旦也因為蝗災中的優秀表現被允許離開封地。
……
……
收到結束禁足入長安覲見朝拜的詔書,劉旦大喜:“父皇終於原諒我了!”
“殿下,您這次可一定要謹言慎行,不要惹怒陛下。”
為劉旦做事的官員們苦口婆心地勸誡道。
劉旦冷笑:“我好不容易等到父皇原諒我,許我入長安覲見,怎麽可能不好好把握機會!”
“可是您的模樣——”
“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我心裏有數!”
劉旦打斷眾人勸誡,命他們立刻下去準備貢品賀禮。
官員們看劉旦如此剛愎自用,無不感到前途晦暗又敢怒不敢言。
……
南國離長安極遠,因此,早在十一月底,劉據就準備妥當,與已經是南王後的李婉君、南王太子的劉暢一同前往長安。
得知此事,劉進的母親史氏哀求道:“殿下,我既不得殿下喜歡又不能適應南國的氣候飲食,還請殿下將我帶去長安並允許我從此留在長安陪伴進兒。”
“你……”
劉據本不想帶上史氏,但劉進畢竟是他的長子且因為他的偏心劉進失去了成為王太子的可能,一時心軟,讓史氏上車。
“謝殿下。”
史氏感激涕零。
李婉君見狀,主動與史氏同車,安慰道:“姐姐,殿下對你並非無心,只是他——”
“我知道,他喜歡的人是你不是我,”史氏苦笑道,“劉家男人向來如此,只愛喜歡的女人生下的孩子,對不喜歡的女人和她生的孩子不屑一顧。”
“姐姐,我——”
“我沒有嫉妒,我只是想明白了。”
史氏垂眸,年輕的眼角已隱約浮現皺紋。
……
各諸侯國的車隊陸續抵達長安。
同一時間,上官桀等人也結束大宛的任務,回長安輪休。
衛律是李延年舉薦的人,也曾與李廣利共事,回長安後第一件事便是去茂陵郡拜祭從葬李夫人的李廣利、李延年兄弟,感謝他們及時死亡,沒有拖累自己。
“李兄,你們放心,我以後每年都會來拜祭你們,絕不忘記你們的恩情。”
“呵。”
一聲冷哼在身後響起,衛律心虛回頭,看到一個衣著樸素且骨瘦嶙峋的女子:“你是誰?”
“我是個路過的人。”
“路過?”
衛律不信:“這裏是茂陵!尋常人不得進出!”
“我來此處是為了拜祭大儒董仲舒,他是我的恩師也是我的知己。”
說完,女子轉身,走向大儒董仲舒的陪葬墓。
衛律聞言,莫名感覺不對勁。
因為董仲舒雖然陪葬茂陵,但他並非功臣,即便有陪葬資格,葬地也在司馬門外極遠之處,而李夫人是皇帝愛妃,死後葬司馬門內,從葬的李延年、李廣利亦在李夫人附近。
由此可見,神秘女子出現在身後並非意外,而是——
“你到底是什麽人!”
衛律按劍,追向裊裊遠去的女子。
然而,女子走路速度極快,衛律還未追出司馬門,女子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反倒是幾個長相接近匈奴人的健壯男子主動走向衛律。
“兄臺,你來此處可是為了拜祭李廣利?”
“你們是——”
衛律意外。
“我們以前受過李廣利恩惠。”
匈奴男子用不怎麽熟練的漢語對衛律說道:“他是我們的恩人,我們想拜祭他,但我們不是漢人,不能自行進入司馬門。”
“……你們?”
衛律聽著一陣迷糊。
直覺告訴他,這幾個匈奴男人有問題,於是果斷拒絕道:“我還有事,先走一步。”
說完,衛律上馬,返回長安城。
匈奴人見狀,也不敢在茂陵久留,跟在衛律身後離開茂陵郡。
……
……
劉旦抵達長安,第一件事自然是將表達思念、孝順之情的奏章送入宮中,希望早日被父皇召見。
同時,他也沒忘記向幾位皇姐示好。
首先找上的是如今風頭正盛的四皇姐。
“四皇姐——”
特意在未央宮外等人的劉旦看到李令月的馬車,趕緊上前問候。
“三皇弟?”
李令月撩開車簾,看了眼因為冷風吹拂而臉頰發紅的劉旦:“你找我有事?”
“我是來向四皇姐當面道謝的。”
“哦?”
“因為四皇姐的提醒,我的封地才沒有卷入蝗災,還能給周邊郡縣發放糧食賑濟災民,得到父皇褒獎。”
劉旦閉口不提下屬農業官員的付出,更不承認自己曾懷疑信函內容,把封地農田幸免於蝗災的功勞全攬在自己身上。
聞言,李令月淡漠道:“事情辦得如此幹凈,你的下屬官員應該重重獎賞。”
“他們?他們有什麽功勞!不過是奉命行事。”
劉旦一臉理所當然。
“三皇弟,你這想法有點過。”
李令月笑了笑,放下車簾。
劉旦看出四皇姐對自己不滿,卻不以為然,厚著臉皮率領下屬跟在車隊後面,一行人前呼後擁地走過街巷,來到冠軍侯府前。
馬車停下,李令月下車,看劉旦自顧自下馬,淡漠道:“我不知道三皇弟今日要來,沒有準備款待的酒菜歌舞。”
“家人聚會,不講究歌舞宴席。”
劉旦一心拉攏親近李令月,滿臉笑容:“別趕我走就行。”
“我怎麽可能趕你走,只是——”
“只是什麽?”
“大皇兄今日傍晚抵達長安。”李令月道,“我要去迎接他,不能久陪。”
“我可以與四皇姐同去。”
劉旦急於討好李令月,甚至不介意向一貫不喜歡的劉據示好。
“可是大皇兄他不喜歡你——”
“以前不喜歡不代表現在依然不喜歡,何況我已經痛改前非,父皇也認可我的改變,允許我入京覲見。”
劉旦臉上寫滿急切。
李令月見他如此急功近利,決定給他一次機會,道:“既然如此,我們進去稍作片刻,然後同去城外迎接大皇兄。”
“謝四皇姐成全。”
……
……
劉據等人快要抵達長安時,遇上了匈奴使團。
“這是怎麽回事?”
劉據不解,命隨從前去詢問。
隨從依眼前往,不多時返回稟報道:“殿下,匈奴今年連續遭遇天災,導致人口牛羊死傷無數,王庭如今派遣使臣來長安,希望大漢能借他們糧食,助他們度過難關。”
“居然有這種事情……”
劉據震驚。
他久居南國竟不知曾經不可一世的匈奴已經是這般悲慘。
隨從見主人露出震驚神情,貼耳低聲道:“使者還說匈奴今年天災不斷是因為右賢王殺了一個不該殺的漢人,那個漢人叫李廣利。”
“李廣利?”
劉據懷疑自己聽錯:“李廣利怎麽可能——你確定匈奴人說的那個漢人名叫李廣利?”
“正是。”
隨從確鑿地點了點頭。
劉據頓時無比困惑,想親自找匈奴人問清楚,因為不懂匈奴語,以及身為諸侯王不宜與外邦使節來往密切的規定,不得不忍下疑竇,命車隊照常前行。
……
傍晚時分,李令月帶著劉旦來到長安城門處,迎接劉據等人。
見四皇妹親自前來迎接,劉據很是感動,但當他看到劉旦,臉上笑容頓時凝固:“三皇弟,你怎麽也——”
“我已痛改前非。”
劉旦厚著臉皮表示:“大皇兄,好久不見。”
“我們兄弟確實很久沒有見面了。”
劉據臉色很難看。
劉旦:“大皇兄還在記恨當年?”
“我不是小氣的人。”
“那就是已經原諒我的意思。”
劉旦臉皮厚,無視劉據發黑的臉色,硬要拉著他表演兄弟情深的戲碼。
劉據:“……三皇弟,請自重!”
“大皇兄這話又是什麽意思?”
劉旦裝傻,試圖再次和劉據親近。
劉據不理他,與李令月相互問候完畢,隨即將遇上匈奴使團的事情告訴李令月,詢問道:“匈奴當真今年一整年都天災不斷,牛羊牲畜死傷無數,匈奴百姓餓死凍死?”
“確有如此。”
“那李廣利——”
劉據吸了口氣:“匈奴的天災源於右賢王殺李廣利這件事是真是假?”
“李廣利被右賢王殺死前確實曾詛咒匈奴連年天災,死傷無數,所以蘇武將李廣利的首級帶回長安後,父皇特許他從葬李夫人。”
“父皇果然……”
“匈奴人飽受災害折磨與李廣利的詛咒或許只是巧合,”李令月道,“但是父皇很開心,大漢將士們也很開心。”
“那匈奴使者來長安借糧這件事——”
劉據想知道劉姣對此事的態度。
李令月禮貌微笑道:“此事關系重大,我等唯有聽從父皇決定。”
“……好吧。”
劉據嘆了口氣,與李令月等人進城,全程不與李令月身旁的劉旦說一句話。
……
……
當天晚上,匈奴希望大漢借糧助自己渡過難關的國書就送到劉徹面前。
“匈奴果然已經徹底衰弱。”
看完國書,劉徹嘲諷道:“往年發生天災,他們會糾集大軍越過邊境劫掠大漢百姓,如今卻要寫國書求朕借給他們糧食助他們渡過難關。”
“陛下會答應他們的請求嗎?”桑弘羊問。
“為什麽要答應?他們又不是朕的子民。”
劉徹冷笑:“想吃大漢的糧食就做大漢的子民!要做匈奴人就別妄想大漢的糧食。”
“陛下英明。”
桑弘羊松了口氣。
畢竟,大漢今年秋天也同樣遭遇蝗災,多個郡縣歉收、絕收,根本沒有餘糧救濟鄰國。
何況匈奴人是餵不熟的白眼狼!
“諸侯王那邊,最近可有異常情況?”
“啟稟陛下,諸侯王齊聚長安,畢恭畢敬。”
“沒有人利用蝗災散布對朕不利的留言?”
劉徹不信諸侯王們會放過這個送上門的機會。
“稟告陛下,此次蝗災確實有多位諸侯王的封國內一度出現質疑陛下的流言,但因為皇太女殿下對封國周邊郡縣的賑災措施及時得當,這些流言因此不攻自破,甚至有部分百姓聽說周邊郡縣發放賑災糧食對……對……對自己所屬的諸侯國有了怨言。”
“他們成天只知道享受,從來不顧封地百姓死活,百姓怎麽可能沒有怨言。”
“陛下英明。”
內臣擦了擦冷汗。
“明日讓據兒和旦兒進宮,”劉徹冷不防道,“他們都有話對朕說,朕也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叮囑他們。”
“喏。”
中常侍退下,前往劉據與劉旦處傳旨。
得知父皇明日召見自己,並要求他與劉旦一同入宮,劉據露出不安神色:“父皇又要做什麽?”
劉旦得知此事,也震驚不已:“父皇……父皇這是……”
但緊接著,他又得意洋洋:“我抗擊蝗災立下大功,人盡皆知,而大皇兄遠在南國,甚至不知道中原發生蝗災。明日面見父皇,我只需主動提及蝗蟲,就能把大皇兄徹底比下去!”
內臣聞言,趕緊勸誡:“殿下,陛下最討厭自作聰明的人。”
“自作聰明?你竟然覺得我自作聰明!”
劉旦憤怒。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十歲不到的小孩沒有資格批評你, 匈奴的大單於也沒有資格批評你?”
詹師廬針鋒相對:“我是匈奴的大單於!是你的主人!你必須聽我的命令,不論願意還是不願意!”
“我不願意, 你難道能強迫我?”
右賢王意識到詹師廬來者不善,反問道:“你是大單於,但王庭在我的掌控中,我要殺你非常容易!”
“你要殺我?殺了我以後,匈奴將會陷入更大的災難。”
詹師廬昂頭,看著右賢王:“李廣利的死還不足以警醒你?”
“你——”
李廣利的名字讓右賢王陷入沈默。
匈奴人關於李廣利之事的種種議論,他也有所耳聞,但因為災難確實接二連三地降臨匈奴,他也無力反駁。
“殺死李廣利是你做過的最荒唐的決定, 僅次於代替我率領大軍攻擊漢帝國邊境。”
詹師廬年紀雖小, 說話卻條理分明,邏輯流暢:“如果你再殺我, 你將徹底被天神厭棄,死無葬身之地!”
“——詹師廬!”
右賢王憤怒,使眼色給左右,要他們立刻帶兒單於“離開”。
然而, 接二連三的災禍讓右賢王的心腹們出現動搖,何況——他們收到消息,匈奴境內有一半以上的部族小王正秘密聯合起來,反對右賢王,擁立兒單於。
想到這裏,心腹告誡右賢王:“殿下,歷代單於都是天神血脈, 殺死單於會被天神降罪!”
“殺死單於會被天神降罪?!沒有我的扶持,他算什麽單於!”
右賢王不信, 拔刀砍向詹師廬。
“不可以——”
心腹跪地,抱住右賢王左腿:“您不可以殺死大單於,會惹來天神發怒!”
“滾開!”
右賢王氣急敗壞,一腳踹掉膽敢阻攔他殺詹師廬的心腹,再次高舉彎刀要殺死詹師廬。
面對屠刀,詹師廬沒有躲閃,甚至主動仰頭,看著右賢王:“呴犁湖,你知道你在做什麽嗎?”
“我當然——”
“你能承受殺死天神血脈的代價嗎?”
“我是你的叔父……我也是天神的血脈……何況冒頓大單於當年……當年……”
“冒頓大單於被天神選中,所以他可以殺死他的父親成為匈奴最偉大的單於,但是你——你沒有被天神選中,你一直都被天神厭棄!你敢殺我,天神就敢毀掉整個匈奴!”
詹師廬鎮定自若地看著右賢王,眼神冷得像寒冬臘月的石頭。
右賢王不由打了個寒顫。
他竟然在一個孩子的眼中看到了刻骨的寒冷,仿佛站在他面前的詹師廬是披著人皮的怪物。
“我……我……”
“你可以現在殺死我,讓整個匈奴因為我的死亡而毀滅,也可以主動將大單於的權力還給我,我不會殺你,我還讓你繼續做右賢王。”
小孩冷峻地說著,說出的每一句話都透著不符合年齡的寒冷:“活著還是毀滅,你自己決定!”
說完,詹師廬轉身,走出大帳。
右賢王呆立原地,一動不動,直到詹師廬的身影消失在視野中,他才松開手中彎刀,跌坐地面:“詹師廬……你……你不是天神的血脈,你是魔……是魔神的血脈……”
與這個孩子四目相對時,成年的他竟感受到發自靈魂的寒冷。
……
……
由於大部分郡縣官員在春季收到蝗蟲警告公函時都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金秋時節,多個郡縣的農田因蝗災慘遭絕收、歉收,因此,郡縣官員們向朝廷請求援助的同時也為春季的疏忽怠慢向皇帝請罪。
劉徹將這些請罪奏章都交給女兒,讓她自行處理。
“朕可以通過科舉定期得到足夠多的人才,不必擔心一次換掉太多人會對地方治理造成影響。”
“兒臣明白,兒臣會酌情處理。”
李令月收下地方郡縣官員的請罪奏章,又調來以上郡縣的往日治理情況,根據官員們的過往表現和他們在請罪奏章中陳述的拒絕養鴨的理由、發生蝗災後采取的補救措施,將對官員們的處罰分為三類:
過往政績平庸甚至不佳、發生蝗災後也沒能及時采取措施補救的郡縣官員,就地免職、交酷吏提審;
過往政績平庸但在蝗災發生後積極補救只是個人能力有限的官員,降職面責,小懲大誡即可;
過往政績優秀,發生蝗災後也及時努力補救、認真懺悔的官員,不予任何責罰。
處理以上官員之餘,李令月還收到一份特殊的請罪奏章,請罪的郡縣太守春季收到蝗蟲警告公函後積極養鴨預防蝗蟲,治下區域因此並未發生嚴重蝗災,但是——
臨近郡縣有大片百姓因蝗災而絕收,饑荒一觸即發,他不忍百姓受苦又擔心公文往來耽誤時間,於是擅自做主打開糧倉將往年陳糧送往受災郡縣賑濟災民,做完這一切後再寫請罪奏章送往長安,請陛下以矯詔罪處斬自己。
“這個人……”
看完奏章內容,李令月心情覆雜。
矯詔是重罪,但此人矯詔是為了打開糧倉賑濟百姓,屬有功,不僅不能重罰還應當表彰。
思來想去,她將矯詔有功的請罪奏章送到劉徹面前:“父皇,此人該如何處置?”
“什麽事情?”
劉徹接過奏章,看完後,眼神略有覆雜:“——你打算怎麽處理?”
“女兒認為矯詔有罪,為國為民無罪,兩兩相抵,應小罰重賞。”
“那就這樣做吧。”
劉徹刻意放權給劉姣,考驗她的單獨處政能力。
“兒臣謝父皇寬恕忠良耿直之臣。”
“不用替他謝恩,朕允許你對他小罰重賞只是因為他的行為讓朕想到了汲黯這塊又臭又硬但又人品正直、德行無可挑剔的石頭。”
汲黯生前也曾因為不忍百姓受苦私下做主開倉放糧賑濟災民,事後向朝廷上書請罪。
劉徹雖始終不滿汲黯的迂腐,但也佩服汲黯的正直,認為汲黯是一心為國為民的賢人。
“兒臣明白了。”
李令月聽懂劉徹的暗示,退下後隨即命人準備制書,小懲重賞擅自開倉放糧賑濟隔壁郡縣受災百姓的郡縣官員,稱他有汲黯之德。
那擅自開倉放糧的地方官員將請罪奏章送出後便為自己準備好棺槨,以為死罪難逃,誰承想半個月後竟然收到朝廷的表彰公文,稱此舉為國為民,有汲黯之德,矯詔放糧之罪只需按律繳納罰金即可。
朝廷的寬宏大度讓官員以及受恩惠的災民都感激不已,紛紛跪謝天恩。
與此同時,更多的賑災措施也從長安發出。
蝗災嚴重地區的大量官員因應對不利被罷免或處罰,另有多位官員由於應對得當收到提拔,朝廷還督促沒有受災的郡縣就近向受災郡縣運送糧食、集合地方軍士處理受災嚴重的農田,所有發生蝗災的郡縣明年開春後都要大量養鴨、並定期將鴨子驅趕到受災農田,讓鴨子自行啄食蝗蟲留下的蟲卵,避免蝗災再次發生。
一系列的調整措施讓李令月忙得連著幾個日夜都不得歇息,偏偏此時武將學堂也開始新一輪的將校選拔,霍去病不忍衛青辛苦,連日協助處理。
等到以上事情全部塵埃落地,已是年末,各地諸侯王慣例入長安覲見,燕王劉旦也因為蝗災中的優秀表現被允許離開封地。
……
……
收到結束禁足入長安覲見朝拜的詔書,劉旦大喜:“父皇終於原諒我了!”
“殿下,您這次可一定要謹言慎行,不要惹怒陛下。”
為劉旦做事的官員們苦口婆心地勸誡道。
劉旦冷笑:“我好不容易等到父皇原諒我,許我入長安覲見,怎麽可能不好好把握機會!”
“可是您的模樣——”
“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我心裏有數!”
劉旦打斷眾人勸誡,命他們立刻下去準備貢品賀禮。
官員們看劉旦如此剛愎自用,無不感到前途晦暗又敢怒不敢言。
……
南國離長安極遠,因此,早在十一月底,劉據就準備妥當,與已經是南王後的李婉君、南王太子的劉暢一同前往長安。
得知此事,劉進的母親史氏哀求道:“殿下,我既不得殿下喜歡又不能適應南國的氣候飲食,還請殿下將我帶去長安並允許我從此留在長安陪伴進兒。”
“你……”
劉據本不想帶上史氏,但劉進畢竟是他的長子且因為他的偏心劉進失去了成為王太子的可能,一時心軟,讓史氏上車。
“謝殿下。”
史氏感激涕零。
李婉君見狀,主動與史氏同車,安慰道:“姐姐,殿下對你並非無心,只是他——”
“我知道,他喜歡的人是你不是我,”史氏苦笑道,“劉家男人向來如此,只愛喜歡的女人生下的孩子,對不喜歡的女人和她生的孩子不屑一顧。”
“姐姐,我——”
“我沒有嫉妒,我只是想明白了。”
史氏垂眸,年輕的眼角已隱約浮現皺紋。
……
各諸侯國的車隊陸續抵達長安。
同一時間,上官桀等人也結束大宛的任務,回長安輪休。
衛律是李延年舉薦的人,也曾與李廣利共事,回長安後第一件事便是去茂陵郡拜祭從葬李夫人的李廣利、李延年兄弟,感謝他們及時死亡,沒有拖累自己。
“李兄,你們放心,我以後每年都會來拜祭你們,絕不忘記你們的恩情。”
“呵。”
一聲冷哼在身後響起,衛律心虛回頭,看到一個衣著樸素且骨瘦嶙峋的女子:“你是誰?”
“我是個路過的人。”
“路過?”
衛律不信:“這裏是茂陵!尋常人不得進出!”
“我來此處是為了拜祭大儒董仲舒,他是我的恩師也是我的知己。”
說完,女子轉身,走向大儒董仲舒的陪葬墓。
衛律聞言,莫名感覺不對勁。
因為董仲舒雖然陪葬茂陵,但他並非功臣,即便有陪葬資格,葬地也在司馬門外極遠之處,而李夫人是皇帝愛妃,死後葬司馬門內,從葬的李延年、李廣利亦在李夫人附近。
由此可見,神秘女子出現在身後並非意外,而是——
“你到底是什麽人!”
衛律按劍,追向裊裊遠去的女子。
然而,女子走路速度極快,衛律還未追出司馬門,女子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反倒是幾個長相接近匈奴人的健壯男子主動走向衛律。
“兄臺,你來此處可是為了拜祭李廣利?”
“你們是——”
衛律意外。
“我們以前受過李廣利恩惠。”
匈奴男子用不怎麽熟練的漢語對衛律說道:“他是我們的恩人,我們想拜祭他,但我們不是漢人,不能自行進入司馬門。”
“……你們?”
衛律聽著一陣迷糊。
直覺告訴他,這幾個匈奴男人有問題,於是果斷拒絕道:“我還有事,先走一步。”
說完,衛律上馬,返回長安城。
匈奴人見狀,也不敢在茂陵久留,跟在衛律身後離開茂陵郡。
……
……
劉旦抵達長安,第一件事自然是將表達思念、孝順之情的奏章送入宮中,希望早日被父皇召見。
同時,他也沒忘記向幾位皇姐示好。
首先找上的是如今風頭正盛的四皇姐。
“四皇姐——”
特意在未央宮外等人的劉旦看到李令月的馬車,趕緊上前問候。
“三皇弟?”
李令月撩開車簾,看了眼因為冷風吹拂而臉頰發紅的劉旦:“你找我有事?”
“我是來向四皇姐當面道謝的。”
“哦?”
“因為四皇姐的提醒,我的封地才沒有卷入蝗災,還能給周邊郡縣發放糧食賑濟災民,得到父皇褒獎。”
劉旦閉口不提下屬農業官員的付出,更不承認自己曾懷疑信函內容,把封地農田幸免於蝗災的功勞全攬在自己身上。
聞言,李令月淡漠道:“事情辦得如此幹凈,你的下屬官員應該重重獎賞。”
“他們?他們有什麽功勞!不過是奉命行事。”
劉旦一臉理所當然。
“三皇弟,你這想法有點過。”
李令月笑了笑,放下車簾。
劉旦看出四皇姐對自己不滿,卻不以為然,厚著臉皮率領下屬跟在車隊後面,一行人前呼後擁地走過街巷,來到冠軍侯府前。
馬車停下,李令月下車,看劉旦自顧自下馬,淡漠道:“我不知道三皇弟今日要來,沒有準備款待的酒菜歌舞。”
“家人聚會,不講究歌舞宴席。”
劉旦一心拉攏親近李令月,滿臉笑容:“別趕我走就行。”
“我怎麽可能趕你走,只是——”
“只是什麽?”
“大皇兄今日傍晚抵達長安。”李令月道,“我要去迎接他,不能久陪。”
“我可以與四皇姐同去。”
劉旦急於討好李令月,甚至不介意向一貫不喜歡的劉據示好。
“可是大皇兄他不喜歡你——”
“以前不喜歡不代表現在依然不喜歡,何況我已經痛改前非,父皇也認可我的改變,允許我入京覲見。”
劉旦臉上寫滿急切。
李令月見他如此急功近利,決定給他一次機會,道:“既然如此,我們進去稍作片刻,然後同去城外迎接大皇兄。”
“謝四皇姐成全。”
……
……
劉據等人快要抵達長安時,遇上了匈奴使團。
“這是怎麽回事?”
劉據不解,命隨從前去詢問。
隨從依眼前往,不多時返回稟報道:“殿下,匈奴今年連續遭遇天災,導致人口牛羊死傷無數,王庭如今派遣使臣來長安,希望大漢能借他們糧食,助他們度過難關。”
“居然有這種事情……”
劉據震驚。
他久居南國竟不知曾經不可一世的匈奴已經是這般悲慘。
隨從見主人露出震驚神情,貼耳低聲道:“使者還說匈奴今年天災不斷是因為右賢王殺了一個不該殺的漢人,那個漢人叫李廣利。”
“李廣利?”
劉據懷疑自己聽錯:“李廣利怎麽可能——你確定匈奴人說的那個漢人名叫李廣利?”
“正是。”
隨從確鑿地點了點頭。
劉據頓時無比困惑,想親自找匈奴人問清楚,因為不懂匈奴語,以及身為諸侯王不宜與外邦使節來往密切的規定,不得不忍下疑竇,命車隊照常前行。
……
傍晚時分,李令月帶著劉旦來到長安城門處,迎接劉據等人。
見四皇妹親自前來迎接,劉據很是感動,但當他看到劉旦,臉上笑容頓時凝固:“三皇弟,你怎麽也——”
“我已痛改前非。”
劉旦厚著臉皮表示:“大皇兄,好久不見。”
“我們兄弟確實很久沒有見面了。”
劉據臉色很難看。
劉旦:“大皇兄還在記恨當年?”
“我不是小氣的人。”
“那就是已經原諒我的意思。”
劉旦臉皮厚,無視劉據發黑的臉色,硬要拉著他表演兄弟情深的戲碼。
劉據:“……三皇弟,請自重!”
“大皇兄這話又是什麽意思?”
劉旦裝傻,試圖再次和劉據親近。
劉據不理他,與李令月相互問候完畢,隨即將遇上匈奴使團的事情告訴李令月,詢問道:“匈奴當真今年一整年都天災不斷,牛羊牲畜死傷無數,匈奴百姓餓死凍死?”
“確有如此。”
“那李廣利——”
劉據吸了口氣:“匈奴的天災源於右賢王殺李廣利這件事是真是假?”
“李廣利被右賢王殺死前確實曾詛咒匈奴連年天災,死傷無數,所以蘇武將李廣利的首級帶回長安後,父皇特許他從葬李夫人。”
“父皇果然……”
“匈奴人飽受災害折磨與李廣利的詛咒或許只是巧合,”李令月道,“但是父皇很開心,大漢將士們也很開心。”
“那匈奴使者來長安借糧這件事——”
劉據想知道劉姣對此事的態度。
李令月禮貌微笑道:“此事關系重大,我等唯有聽從父皇決定。”
“……好吧。”
劉據嘆了口氣,與李令月等人進城,全程不與李令月身旁的劉旦說一句話。
……
……
當天晚上,匈奴希望大漢借糧助自己渡過難關的國書就送到劉徹面前。
“匈奴果然已經徹底衰弱。”
看完國書,劉徹嘲諷道:“往年發生天災,他們會糾集大軍越過邊境劫掠大漢百姓,如今卻要寫國書求朕借給他們糧食助他們渡過難關。”
“陛下會答應他們的請求嗎?”桑弘羊問。
“為什麽要答應?他們又不是朕的子民。”
劉徹冷笑:“想吃大漢的糧食就做大漢的子民!要做匈奴人就別妄想大漢的糧食。”
“陛下英明。”
桑弘羊松了口氣。
畢竟,大漢今年秋天也同樣遭遇蝗災,多個郡縣歉收、絕收,根本沒有餘糧救濟鄰國。
何況匈奴人是餵不熟的白眼狼!
“諸侯王那邊,最近可有異常情況?”
“啟稟陛下,諸侯王齊聚長安,畢恭畢敬。”
“沒有人利用蝗災散布對朕不利的留言?”
劉徹不信諸侯王們會放過這個送上門的機會。
“稟告陛下,此次蝗災確實有多位諸侯王的封國內一度出現質疑陛下的流言,但因為皇太女殿下對封國周邊郡縣的賑災措施及時得當,這些流言因此不攻自破,甚至有部分百姓聽說周邊郡縣發放賑災糧食對……對……對自己所屬的諸侯國有了怨言。”
“他們成天只知道享受,從來不顧封地百姓死活,百姓怎麽可能沒有怨言。”
“陛下英明。”
內臣擦了擦冷汗。
“明日讓據兒和旦兒進宮,”劉徹冷不防道,“他們都有話對朕說,朕也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叮囑他們。”
“喏。”
中常侍退下,前往劉據與劉旦處傳旨。
得知父皇明日召見自己,並要求他與劉旦一同入宮,劉據露出不安神色:“父皇又要做什麽?”
劉旦得知此事,也震驚不已:“父皇……父皇這是……”
但緊接著,他又得意洋洋:“我抗擊蝗災立下大功,人盡皆知,而大皇兄遠在南國,甚至不知道中原發生蝗災。明日面見父皇,我只需主動提及蝗蟲,就能把大皇兄徹底比下去!”
內臣聞言,趕緊勸誡:“殿下,陛下最討厭自作聰明的人。”
“自作聰明?你竟然覺得我自作聰明!”
劉旦憤怒。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